电子课本网 第47页

第47页

信息发布者:
(1)26.5cm
(2)(0.5m+23)cm
B
C
4x
$\frac{y}{4}$
$2a-\frac{3}{2}π$
5
9
8
4
100c+10b+a
1. (1)解:
已知纸条原长为$l$米。
第$1$次对折后,纸条的长是原来的$\frac{1}{2}$,则第$1$次对折后纸条的长$a_{1}=\frac{l}{2}=l×\frac{1}{2^{1}}$米。
第$2$次对折是在第$1$次对折后的长度基础上进行的,所以第$2$次对折后纸条的长$a_{2}=\frac{l}{2}×\frac{1}{2}=l×\frac{1}{2^{2}}$米。
第$3$次对折是在第$2$次对折后的长度基础上进行的,所以第$3$次对折后纸条的长$a_{3}=\frac{l}{2^{2}}×\frac{1}{2}=l×\frac{1}{2^{3}}$米。
2. (2)解:
通过(1)中的规律可以发现,对折$n$次后,纸条的长是原来长度$l$乘以$\frac{1}{2^{n}}$。
所以第$n$次对折后纸条的长$a_{n}=l×\frac{1}{2^{n}}$米。
综上,(1)第$1$次对折后纸条长$\boldsymbol{l×\frac{1}{2^{1}}}$米,第$2$次对折后纸条长$\boldsymbol{l×\frac{1}{2^{2}}}$米,第$3$次对折后纸条长$\boldsymbol{l×\frac{1}{2^{3}}}$米;
(2)第$n$次对折后纸条长$\boldsymbol{l×\frac{1}{2^{n}}}$米。
解:5+1.6(x-2)=1.6x+1.8
【答案】:
B

【解析】:
原产量为$n$kg,增产$20\%$,即增加的产量为$20\%n$kg,所以增产之后的产量为原产量加上增加的产量,即$n + 20\%n=(1 + 20\%)n$kg。
B
【答案】:
C

【解析】:
小明家到学校的距离为 $ p $ m,原计划用时 $ t $ h,根据速度公式,原计划速度为 $ \frac{p}{t} $ m/h。若要提前1 h到校,则实际用时为 $ (t - 1) $ h,此时速度为 $ \frac{p}{t - 1} $ m/h。
C
【答案】:
$2a-\frac{3}{2}π$

【解析】:
长方形面积为 $a × 2 = 2a$。
左侧空白部分为直径为2的半圆,半径为1,面积为 $\frac{1}{2}π × 1^2 = \frac{1}{2}π$。
右侧空白部分为半径为2的四分之一圆,面积为 $\frac{1}{4}π × 2^2 = π$。
阴影部分面积 = 长方形面积 - 左侧空白面积 - 右侧空白面积 = $2a - \frac{1}{2}π - π = 2a - \frac{3}{2}π$。
$2a - \frac{3}{2}π$
【答案】:
5
9
8
4
100c+10b+a

【解析】:
(1)5984中,千位数字为5,百位数字为9,十位数字为8,个位数字为4,所以5984=5×10³+9×10²+8×10+4;(2)三位数中,百位数字为c表示c个100,十位数字为b表示b个10,个位数字为a表示a个1,所以这个三位数可表示为100c+10b+a
1. (1)
解:
已知纸条原长为$l$米。
第$1$次对折后,纸条的长是原来的$\frac{1}{2}$,则第$1$次对折后纸条的长$a_{1}=\frac{l}{2}=l×\frac{1}{2^{1}}$米。
第$2$次对折是在第$1$次对折后的长度基础上进行的,所以第$2$次对折后纸条的长$a_{2}=\frac{l}{2}×\frac{1}{2}=l×\frac{1}{2^{2}}$米。
第$3$次对折是在第$2$次对折后的长度基础上进行的,所以第$3$次对折后纸条的长$a_{3}=\frac{l}{2^{2}}×\frac{1}{2}=l×\frac{1}{2^{3}}$米。
2. (2)
解:
通过(1)中的规律可以发现,对折$n$次后,纸条的长是原来长度$l$乘以$\frac{1}{2^{n}}$。
所以第$n$次对折后纸条的长$a_{n}=l×\frac{1}{2^{n}}$米。
综上,(1)第$1$次对折后纸条长$\boldsymbol{l×\frac{1}{2^{1}}}$米,第$2$次对折后纸条长$\boldsymbol{l×\frac{1}{2^{2}}}$米,第$3$次对折后纸条长$\boldsymbol{l×\frac{1}{2^{3}}}$米;(2)第$n$次对折后纸条长$\boldsymbol{l×\frac{1}{2^{n}}}$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