电子课本网 第39页

第39页

信息发布者:
4
1
∵AD=AE,
∴∠ADE=∠AED(等边对等角)。
∵∠ADE+∠ADB=180°,∠AED+∠AEC=180°,
∴∠ADB=∠AEC(等角的补角相等)。
在△ABD和△ACE中,
∵AD=AE,∠ADB=∠AEC,BD=CE,
∴△ABD≌△ACE(SAS)。
∴AB=AC(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)。
∴△ABC是等腰三角形。
证明:连接EB,EC。
∵AE平分∠BAC,EM⊥AB,EN⊥AC,
∴EM=EN(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距离相等)。
∵BD=DC,DE⊥BC,
∴DE垂直平分BC,
∴EB=EC(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距离相等)。
在Rt△EMB和Rt△ENC中,
∵EB=EC,EM=EN,
∴Rt△EMB≌Rt△ENC(HL),
∴BM=CN。
4
60
【答案】:
$\angle CAB=\angle DAB$;$\angle CBA=\angle DBA$;$AC = AD$;$BC = BD$

【解析】:
若利用“AAS”说明$\triangle ABC\cong \triangle ABD$,已知$\angle C=\angle D = 90^{\circ}$,公共边为$AB$,还需要一对角相等,可添加$\angle CAB=\angle DAB$或$\angle CBA=\angle DBA$。
若利用“HL”说明$\triangle ABC\cong \triangle ABD$,因为$\angle C=\angle D = 90^{\circ}$,$AB$为公共边(斜边),则需要添加一对直角边相等,可添加$AC = AD$或$BC = BD$。
【答案】:
4

【解析】:
在△ABC中,AB=AC,AD是底边上的高,所以AD⊥BC,∠ADC=90°(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)。在Rt△ADC中,E是AC的中点,所以DE=1/2AC(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等于斜边一半)。因为AC=8,所以DE=1/2×8=4。
【答案】:
1

【解析】:
∵△ABC为等边三角形,∴AB=AC=BC=3,∠BAC=∠ABC=∠ACB=60°.
∵∠APE=60°,∠BAC=60°,在△APE中,∠PAE+∠PEA=180°-∠APE=120°;在△ABE中,∠ABE+∠AEB=180°-∠BAC=120°.
∵∠PEA=∠AEB(公共角),∴∠PAE=∠ABE,即∠CAD=∠ABE.
在△ABE和△CAD中,∠ABE=∠CAD,AB=CA,∠BAE=∠ACD=60°,∴△ABE≌△CAD(ASA).
∴AE=CD.∵CD=BC-BD=3-1=2,∴AE=2,∴CE=AC-AE=3-2=1.
【答案】:
4

【解析】:
1. 在$Rt \bigtriangleup ABC$中,已知$\angle C=90^\circ$,$AD$平分$\angle BAC$,交$BC$于点$D$,且$CD=4$。
2. 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,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。
3. 因此,点$D$到$AB$的距离等于点$D$到$AC$的距离。
4. 已知$CD$垂直于$AC$,所以$CD$的长度即为点$D$到$AC$的距离。
5. 所以点$D$到$AB$的距离等于$CD$的长度,即$4$。
【答案】:
60

【解析】:
因为$AB = AC$,$\angle BAC=120^{\circ}$,根据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以及三角形内角和为$180^{\circ}$,可得$\angle B=\angle C=\frac{180^{\circ}-\angle BAC}{2}=\frac{180 - 120}{2}=30^{\circ}$。
因为$DE$是$AB$的垂直平分线($DE$为图中垂直$AB$的直线),所以$DA = DB$,那么$\angle B=\angle BAD = 30^{\circ}$。
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之和,在$\triangle ABD$中,$\angle ADC=\angle B+\angle BAD$,所以$\angle ADC = 30^{\circ}+30^{\circ}=60^{\circ}$。